日期:2015-06-09 點擊: 關鍵詞: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,共建網絡安全,共享網
第二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(以下簡稱“安全周”)于6月1日至7日在京舉行,“共建網絡安全,共享網絡文明”的主題與首屆相同,由中央網信辦、科技部、工信部等十部門共同主辦。此次安全周主辦部門之多、聯動力度之大、推廣范圍之廣在國家級網絡安全宣傳活動中尚屬首次,筆者認為這一方面呼應了大眾對信息化時代的網絡安全訴求,一方面也彰顯了網絡安全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。
青少年 贏在未來的新興力量
眾所周知,首屆安全周于去年的11月24日舉辦,而為何今年要選擇在6月1日啟動?無論是從國家網信辦掌門人的講話內容,還是從活動規模來看,一種新的網絡安全觀和高瞻遠矚的戰略豁然呈現。正如魯煒所言:“國家的未來在青少年,網絡的未來也在青少年。有什么樣的青少年,就有什么樣的網絡;有什么樣的青少年,就有什么樣的未來。”中國若想崛起成為網絡強國,青少年將是不容忽視的新興力量。
當網絡空間已經成為陸、海、空、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權領域空間時,培育新一代的“四有網民”不僅是中國網絡發展的需要,也是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的需要。網絡安全事關重大,有關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。
此次安全周期間,從中國科技館的國家網絡安全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,到公眾體驗展,再到青少年網絡安全知識競賽,隨處皆可見中小學生的身影。青少年對于網絡安全的新奇想法、對自身網絡權利的保護意識、對網絡安全的關注點以及他們的實際需求與困惑,都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網絡安全“贏在未來”的曙光,看到了引領和開創網絡空間更加美好未來的新興力量。
七主題日 網絡安全新技能get
本屆安全周設立了啟動日、金融日、電信日、政務日、科技日、法治日、青少年日等七個主題日,并開展了公眾體驗展、青少年網絡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。
隨著全球各類產業日益“智慧化”,金融支付也在摸索以更智慧、便捷的方法應對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。“金融日”當天,人民銀行組織舉辦了“網絡安全知識大講堂”活動,中國工商銀行的網絡安全技術專家介紹道,很多網銀安全事件都是緣于個人不小心泄露個人信息。此外,黑色產業鏈是黑客群體建立的上下游關系和盈利模式,單個企業應對起來較為困難,必須和其他銀行、合作伙伴、消費者共同應對,并通過國家加強立法、執法來促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。
在“電信日”大講堂上,中國移動公司技術專家稱,電信詐騙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信息安全焦點問題。他提醒在座師生,要增強安全防控意識、不泄露隱私信息、警惕“00”開頭來電、掌握電信安全常識不要輕信、及時撥打官方電話咨詢等五個防詐騙技巧。
“政務日”當天,由中央編辦推出的中國機構檢索平臺首次向公眾開放,今后公眾上黨政機關官網辦事將無需再通過商業搜索引擎。在現實世界里,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有專屬的辦公場所。然而在互聯網+上,想要識別機構網站的身份并不容易。尤其是當前,很多不法分子為謀利偽造機構身份,開設虛假網站招搖撞騙,使公眾上網辦事頻頻受阻,更損害了政府的誠信。通過此平臺,公眾可直接輸入要查詢的網站名稱或網站域名,迅速知道該網站是否真實,這也是互聯網+時代,政務部門在管理方式上的重要探索。
在“科技日”的大講堂上,來自畢馬威的高級工程師作了題為“信息安全核心概念及組成”的主題演講,向參會者介紹了自2000年以來層出不窮的信息安全事件起因及影響、網絡攻擊的流程、信息安全的核心定義、防范此類大規模信息泄露事件的方法及建議。他認為,如今多層次化的安全防御的架構存在于科技企業網絡建設中,針對不同的層面起到不同的作用,換句話說以后企業網絡一定是多層次化的。他建議,企事業單位必須結合技術和管理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深層次的防御,用科技手段來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安全環境。
互聯網+ 更需安全筑底
今年3月,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,在之前互聯網企業聚焦的“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”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;5月,攜程和淘寶相繼發生因光纜被挖斷而產生的大面積網絡癱瘓問題(+微信關注網絡世界),被網友調侃為“互聯網+還是抵擋不住傳統產業的一鏟子”;6月,境外黑客有組織地攻擊中國政府網站……
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,互聯網+時代,首先需要加上的就是安全砝碼。此次安全周期間,筆者采訪的多位安全業內人士一致認為,傳統企業先不要盲目跟風“互聯網+”,明智的做法是做足前瞻性探索,之后再大步跟上。在企業“跑馬圈地”、重視積累用戶數量的同時,也要把安全性能放在優先考慮位置,給用戶提供更安全的使用體驗。
在本屆安全周公眾體驗展上,就以“感知身邊的網絡安全”為主題,設置了不同的主題。比如,在“互聯網+金融網絡安全展區”,公眾可以走進中國工商銀行、中國銀行等各大銀行的站臺,聽取如何防范支付隱患、如何辨別可能泄露個人信息的鏈接;在“互聯網+商務網絡安全展區”,企業用戶可以走進專業的信息安全公司,了解流量監控、網絡攻防、應用管控等多種安全防護手段;而在“互聯網+智慧城市網絡安全展區”,參觀者則可以直觀地體驗到,一旦智能城市的供電、供水、交通等控制指令被惡意篡改,城市生活就可能遇上大麻煩。
“互聯網+”時代,更需安全筑底。如果沒有加上“安全”,那么加上的別的行業可能都會根基不牢。從2014年開始舉辦的網絡安全宣傳周,就是為了在全民中喚起“共建網絡安全、共享網絡文明”的意識。
數說網絡安全(作圖)
15%的網民在注冊不熟悉網站或下載軟件時需查看個人信息保護條款時,不會仔細閱讀
40.3%的青少年網民不考慮是否安全,經常掃描二維碼
43%的被調查者使用公共計算機進行網絡支付后,沒消除上網痕跡
44.42%的網民使用生日、電話號碼或姓名全拼設置密碼
48.22%的網民不了解我國網絡安全法律法規
50%以上網民不設開機密碼
54.95%的網民不備份個人重要文件
55.18%的網民曾遭遇網絡詐騙,報案者僅占12.35%
62.12%的網民將個人信息泄露歸因為法律缺失或管理疏漏
75.93%的網民存在多賬戶使用同一密碼的問題
80.21%的網民隨意連接公共免費wifi
81.64%的網民不注意定期更換密碼
83.48%的網民網上支付行為存在安全隱患
90.95%的網民對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一知半解